BG视讯新加坡东西线地铁列车脱轨事故调查报告

  行业质询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21 18:45

  2024年9月25日早高峰时段,新加坡地铁东西线(EWL)第一代车龄已经三十余年的一列川崎重工(KHI)制造列车在运营中发生轴箱轴承失效,导致第三节车厢前转向架车轮脱轨。事故造成杜弗站至乌鲁班丹车厂(车辆段)区段轨道严重损毁,服务中断6日,直至10月1日全线恢复运营。

  陆路交通管理局(LTA)联合专家咨询小组(EAP)及第三方检测机构SGS展开技术调查,确认事故直接原因为轴箱润滑脂劣化引发轴承过热失效。

  •润滑脂劣化:涉事轴箱内润滑脂完全烧蚀,轴承摩擦加剧产生异常高温(HABDS记录事发当日7:23温度达118°C)。

  •人字形弹簧崩解:高温引燃弹簧橡胶层,金属夹层断裂脱落,丧失对轴箱的定位作用。

  •轴箱位移脱轨:失去弹簧支撑后,轴箱在杜弗站附近脱落,导致轮对脱离运行轨。

  因烧蚀部件无法复原,调查组未能确定润滑脂劣化的根本诱因(如化学降解或污染),但对比同列车其他轴箱的润滑脂样本均显示老化迹象。

  涉事列车自2018年大修后已运行69万公里,远超原定50万公里标准。SMRT基于车队可靠性分析,于2022年8月及2024年8月两次单方面延长大修间隔至75万公里,未针对轴箱系统开展专项风险评估。

  按计划,该列车本应于2023年12月启动安全关键部件模块化大修,但截至事发时仍未执行。

  最近一次3周检(2024年9月10日)及半年检(2024年7月15日)中,目视检查未发现轴箱异常,温度贴片亦无变色记录。现有检测手段(目视+贴片)难以识别润滑脂内部劣化,需依赖定期开箱检修。

  SMRT于2024年10月前完成所有超50万公里未大修KHI列车的轴箱专项检修,并限制故障列车回厂速度至35km/h以降低轨旁设备二次损伤风险。

  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强化对运营商维保计划变更的审批监管,要求关键部件延期维护必须提交工程风险评估报告。

  通过增派资源加速Movia列车交付,确保KHI列车于2025年Q3前全数退役。

  由LTA、SMRT及全国交通工友联合会成立轨道安全工作组,引入广州、台北地铁经验,优化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体系。

  润滑管理标准化:针对老龄列车,建议采用高性能合成润滑脂并缩短更换周期,辅以油液光谱分析技术监控劣化程度。冗余设计强化:研究在轴箱总成中增设温度传感器,与HABDS形成双重监控网络。行业协同:推动建立跨国地铁设备故障数据库,共享轴承、齿轮箱等关键部件的失效案例及应对策略。

  2024年9月25日东西线(EWL)服务中断事故的直接原因为涉事列车(以下简称“事故列车”)的轴箱内轴承失效。轴承故障导致列车运行中产生极端高温,引燃并烧蚀了轴箱附着的橡胶层人字形弹簧(chevron spring,也称V形弹簧),事故当日早晨这些弹簧陆续脱落。

  失去人字形弹簧支撑后,在乘客已全部下车的空载回库(乌鲁班丹车辆段)途中,轴箱于杜佛站附近脱落,导致第三节车厢的前转向架车轮脱离运行轨。得益于轨道旁设置的护轨安全装置,列车未发生倾覆。

  事故列车在回库过程中对运行轨、供电轨(第三轨)及其他轨旁设备造成严重损毁。经六天抢修,波那维斯达站至裕廊东站区间恢复运营。

  陆路交通管理局(LTA)在调查中获专家顾问团(EAP)及SGS检测公司独立调查分析支持。EAP与SGS认为轴承润滑脂劣化是导致轴箱轴承失效的主因。

  1. 本结论基于对损毁部件的分析、轴箱状态数据及事故列车维修记录的全面核查。

  2. 川崎重工(KHI)列车采用6节编组,每节车厢配备2个转向架,每个转向架含4组车轮。每个车轮均连接轴箱总成(参见图1)。

  3. 轴箱总成实现轮对旋转功能并承担车体载荷,BG大游(集团)唯一官方网站由轴箱和两组人字形弹簧构成。轴箱内部含润滑轴承,确保轮对平稳运转;人字形弹簧(金属板与橡胶层交替结构)连接轴箱与转向架构架,起减震缓冲作用(参见图2)。

  4. 在裕廊东站东行线及女皇镇站折返区(事故列车回库必经路段)发现人字形弹簧残骸。脱落轴箱及附着弹簧破损件于杜佛站西行线寻获,与事故列车其他轴箱的润滑脂及轴承样本一并送检(参见图3)。

  5. 损毁轴箱及轴承已无法检测,润滑脂完全碳化,弹簧残骸亦丧失检测条件,故无法确定根本原因。

  6. 对事故列车其他部位同类部件的检测显示:人字形弹簧无需更换或校正,但其他轴箱润滑脂存在劣化现象。劣化润滑脂会加速轴承磨损,最终引发过热失效。

  7. 部件散落位置佐证上述结论:沿列车行进轨迹发现的橡胶燃烧残留及弹簧碎片表明,轴承过热引燃人字形弹簧橡胶层,导致其逐步脱落,最终引发杜佛站附近的轴箱脱落。

  8. 该过程与车辆轴温探测系统(HABDS)数据吻合。HABDS为SMRT自主增设的轨旁监测系统(非LTA强制要求),通过检测过车轴箱温度预警潜在故障。

  9. 2024年9月25日7:23,HABDS记录到事故列车首班西行时涉事轴箱温度达118°C(正常阈值≤65°C)。因系统故障未能即时识别列车编号导致处置延误。追溯数据显示:事故前几日该轴箱温度虽略高于同车其他轴箱,但未超阈值故未触发预警。

  10. LTA认定SMRT人员按既有SOP(标准作业流程)合理响应:通过监控回溯确认裕廊东站至金文泰站区间列车存在焦糊味,金文泰站的站务员核实车厢冒烟后,按规程令列车清客退出服务。

  11. 因站台及高架区间检修空间不足,且带电作业需全线停电影响其他列车,SMRT标准流程要求故障列车限速回库检修(本案为乌鲁班丹车辆段)。

  12. 事故列车属KHI车型,正按R151合同逐步更换为Movia列车。原定2024年3月完成66列交付(首批2021年10月),因疫情延误至2023年5月,剩余40列延至2026年2月。期间SMRT仍需对在役KHI列车执行预防性维修(PM)及大修。

  13. LTA核查记录显示:SMRT按3周/6月周期对KHI列车轴箱及人字形弹簧执行PM,包括目视检查及温度贴片(超温变黑)查验。最近两次PM分别为2024年9月10日(3周检)和7月15日(6月检),未发现异常。

  14. KHI列车轴箱总成大修周期为50万公里,需解体清洁并更换劣化部件。事故列车上次大修为2018年7月。2023年12月,SMRT启动38列KHI列车安全部件模块化大修,截至事故时已完成18列,事故列车未在其中。

  15. SMRT曾两次依据内部程序延长该车大修间隔至57.5万公里(2022年8月)和75万公里(2024年8月)。LTA虽知悉该程序但无报备要求。BG大游(集团)唯一官方网站SMRT基于车队可靠性分析决策,未专门评估延期的工程风险。事故时该车已运行69万公里。若及时大修,可提前更换劣化润滑脂。

  16. SMRT初期处置混乱,但后续通过启动公交接驳、分段恢复运营(裕廊东-波那维斯达区间停运,文礼-裕廊东及女皇镇-波那维斯达区间维持小交路)有效控制影响。经昼夜抢修,2024年10月1日全线恢复正常。

  17. 事故后所有超50万公里未大修KHI列车停运检修,2024年10月完成轴箱专项大修。

  18. SMRT与LTA协作建立轴箱温度数据分析预警机制,修复HABDS系统缺陷,优化高温报警SOP。同类故障回库速度限速至35公里/小时以降低轨旁设备损毁风险。

  19. SMRT全面修订维保计划变更审批流程,重点强化工程原理与风险评估框架。

  20. LTA作为资产方加强监管:建立关键部件维保延期追踪机制,引入第三方顾问优化运维策略。BG大游(集团)唯一官方网站SMRT、LTA与全国交通工友联合会成立“轨道安全可靠性工作组”,借鉴广州、台北地铁经验,全链条提升生命周期管理、设备更新及维保标准。

  ·谢谢你的深入阅读,转发分享点赞是最大的鼓励··轨道交通,通向美好生活·新媒体合作/品牌宣传请联系微信号:zionland